王莹留下的资料不多,照片也少。有一张年轻时的照片,媚眼斜飞,露出一丝忧伤,乍看之下,仿佛另一个版本的林黛玉。
在上世纪30年代,王莹大红过一阵,红得让江青也嫉恨。
王莹身世悲凉,自幼失去母亲,父亲另娶后,王莹受尽继母的欺凌,又被父亲卖给薛姓人家做童养媳。王莹曾经两次吞食鸦片求死,薛家怕惹上官司,将她送回了家。但在那个家,王莹怎么能待下去呢?在亲戚的帮助下,王莹逃到武汉,从而开始她人生新的篇章。
王莹在上海参加革命,后来因结识洪深、夏衍等左翼文艺家,开始从事话剧表演。
王莹与江青结仇也是因为表演。
那时,江青还叫蓝苹,进到联华影片公司之后,蓝苹最大的愿望是成为最红的电影明星。
蓝苹与王莹留下过一张合影,两人搭着肩膀,看起来很亲密。事实上,蓝苹当年恨透了王莹,就为了争演话剧《赛金花》一角。
《赛金花》是夏衍创作的话剧剧本,为了女主角赛金花的出演,蓝苹与选角负责人闹得不可开交。
那是l936年,上海的女明星繁花似锦,前有张织云,后有胡蝶、阮玲玉,至于周璇、王人美更是随便哪个拉出来都能胜任女主角。
在这些优秀的女明星里挑选,真有些让人为难。
蓝苹凭演技根本无法和以上演员相比,但蓝苹运气不坏,自从在话剧《娜拉》中出演过女主角后,她一直成名心切。看到《赛金花》选角,认为是出名的大好时机,决定挤破头也要争演女主角。
初选之后,《赛金花》女主角确定为王莹。论资历,王莹比蓝苹好过太多。王莹在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出演过黑白影片《铁板红泪录》,这是大导演洪深的成名作,在《女性的呐喊》、《自由神》中,王莹都有过出色的表现,这也是让她成为大牌女星的原因。而蓝苹在此前,与王莹只有过一次交集,在电影《自由神》中王莹演主角,蓝苹只出演过一个很小的配角。除过拍戏,王莹凭借外貌、演艺及才华已与艾霞一起被称为才女明星。
出道晚,也没有多少演艺积累,连三线明星都称不上的蓝苹,自然比不过王莹。
蓝苹明知这些,却不愿退缩。蓝苹当然懂,并不是所有的演艺明星都要靠自身能力闯出来,也可从旁突围,靠绯闻炒作,靠关系制胜,蓝苹一直坚信自己可以的。
1936年4月,在杭州六和塔下,由郑君里(后排左一)和沈钧儒(后排中)为证婚人,蓝苹与唐纳(前排左三与左四)、赵丹与叶露茜(前排左二与左一)、顾而已与杜小鹃(前排右一与右二)一起举行集体结婚仪式
关于蓝苹与王莹争演赛金花之事,夏衍的《懒寻旧梦录》中有过一段回忆:“出于无奈,我出了一个和稀泥的主意,认为可以分A、B两组,赵丹和蓝苹,金山和王莹,让他们在舞台上各显神通。”可惜的是,夏衍这个稀泥没有和成,蓝苹怎可屈居他人之下,担任B角?就在蓝苹还在力争的时候,发生了另外的事情,让蓝苹出演赛金花的愿望变成泡影。
1936年11月,金山、王莹组了一帮人,成立了“四十年代剧社”,与上海金城大戏院签了约。当月19日便开始公演话剧《赛金花》,王莹出演女主角,金山出演剧中的李鸿章。《赛金花》上演后,场场爆满,连续20场的出演,让21岁的王莹一举成名,轰动上海滩。
王莹并不好与人争,在得知蓝苹争演《赛金花》女主角时,王莹曾找到导演,希望让戏,因导演不同意,只好作罢。另一次是《赛金花》北上南京,在国民大戏院开演时,梅兰芳也在附近的一所剧院演出,两家剧院颇有点打擂台的架势。王莹得知后,先送了梅先生花篮表示祝贺,梅先生也回赠花篮,从此结下友谊。大抵心灵高贵的人,更容易在品质上为自己赢来机遇。
王莹
王莹的成名,让蓝苹气急败坏,加之当时小报报道蓝苹争演《赛金花》落败的事件,更让蓝苹觉得没有面子,对王莹嫉恨在心。王莹怎会想到,会因选角一事与蓝苹结下一辈子的仇怨,并因之付出高昂的代价,甚至连累到她的爱人呢?
王莹在最红的时候,与金山有过一段短暂的恋情。王莹与金山因戏结情,在张瑞芳的回忆录中,曾有相关文字记载:“金山和王莹随赴南洋演出的中国救亡剧团回国,在重庆文艺界引起一阵小小轰动。听说金山和王莹是一对恋人……后来又听说王莹与年轻的政府要员谢和庚一起去美国,金山失恋了。”
关于王莹与谢和庚的恋情,曾经受到包括著名人士郭沫若、田汉的反对,有朋友甚至当面责骂王莹“明珠暗投,委身反动军官”。
谢和庚当时的身份是国民党军委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将军的上校机要秘书,事实上,谢和庚是地下党员,很多人并不了解谢和庚的政治背景。
王莹与谢和庚婚后恩爱,曾经一起赴美留学。搭乘的海轮从上海启航,长达五十多天的行程中,两人在船上恶补英文。那时,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日子无比美好。
在蓝苹摇身一变成为江青时,以往的历史是需要掩盖的。她怕人知道自己的过去,凡是与她共过事的,她都想办法置对方于死地。而与她争过女主角的王莹,更是在其迫害的范围内。
那时王莹已经基本不演戏,身体不大好,夏天盖三床棉被还冷。在多病的日子里,她与谢和庚相依为命。
王莹在沉寂的日子里,还是被江青派人找到。文革开始后,王莹与谢和庚成为重点调查对象。
1967年2月,十几个红卫兵在王莹与谢和庚的家中,盘查了半个月的时间。这半个月,那些红卫兵就住在王莹与谢和庚的家里,甚至晚上也睡在他们家的炕上。他们的各类手稿被查抄,王莹被带到矿大进行刑讯逼供,整个日子都不对了,在错乱颠倒的日子,王莹本就柔弱多病的身体,根本承受不住如此的拷问,身体一下垮了。先是胃疾发作,接着是身体也瘫痪了。
王莹与谢和庚一起入狱。王莹的罪名是“三十年代的黑明星”及“美国特务”。
王莹在狱中成了没有过去没有未来的人。她只是一个代号:6742。
王莹与谢和庚在不能相见的日子里,各自苦熬着,总以为还会有见面的一天。谢和庚强撑着备受摧残的身体,终于熬到重见天日。那时,谢和庚以为会见到王莹,可以把王莹带回家,重新开始幸福的生活。
谁能预料到,谢和庚从医护人员手中接到的,只是“6742”的死亡通知单。王莹终于没能坚持下来,先去了。
谢和庚拿着那张死亡通知单,一下就昏了过去。再醒来时,谢和庚已失去了精神上的支撑,无法思维,目光呆滞。
王莹的一生,真诚地面对情感,专一地爱着谢和庚。他们的钻石之情,就这样被错误的历史毁掉了。王莹留下的影片不多,却有两本长篇小说《宝姑》、《两种美国人》及一本自传传世。那些冷寂的文字,多是经历过的往事,真实感人,应该比她演过的电影更有生命力。
“潜伏者”谢和庚
桂林人谢和庚是作家,更是坚定的革命者,在党的秘密战线上为抗日统战工作立下了赫赫奇勋。
谢毕业于桂林中学。1932年在北平中国大学求学时,收到了一封油印信附有钢笔留言:
“和赓先生……据我的一些友人……提到先生在北平各大学宣传进步思想和宣传抗战的努力,殊为佩服……西北军许多爱国将领正枕戈待旦,一俟时机成熟,即号召军民,尤其爱国青年……展开全国抗战运动……”信函署名“西北军中的抗日分子”。
12月,谢和赓的内心被这封热情洋溢的信,炙烤得热血沸腾,他决定奔赴察哈尔抗日前线。1933年2月谢和赓加入中国共青团,在宣侠父等人的介绍下,3月即转为了共产党员。
同年5月,抗日同盟军成立。在刚刚当了三天三等兵后,谢和赓被吉鸿昌委任为上尉秘书,并兼任司令部教导队教员,成了一个连升八级的“火箭炮”式的军官。之后他便随吉鸿昌转战南北,可是不到半年,由于抗日同盟军实力太薄弱,于九月宣告失败。
谢和赓持冯玉祥和李济深的推荐信投奔白崇禧,又由于谢父谢顺慈与白崇禧的岳父马健卿同是清末秀才,为世交,谢很快得到白崇禧的信任,成为其机要秘书。
谢和赓利用工作之余暇,撰写了《半殖民地的中国经济概观》一书、《论美国倾销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谈广西的对外贸易》等几篇文章,受到李宗仁、白崇禧的欣赏和器重。
1934年冬,谢和赓被派任广西工商局研究员及建设厅工商科一等科员。他起草了一些计划和章程,正合当时桂系自治、自卫、自给的三自政策,受到了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嘉许。当差4个月之后,谢和赓即被授予一枚第五路军总部的“特别出入证章”,凭这个证章,无须岗哨通报,可随意出入李和白的住处。
1937年8月2日,蒋介石邀白崇禧赴南京共商抗日大计。李宗仁一方面对形势判断错误,认为日本人不可能行动太快;另一方面十分倚仗白崇禧的足智多谋,担心蒋介石搞阴谋诡计。白崇禧也举棋不定,一时难以抉择。
谢和赓担心过多的猜测最终会导致合作的搁浅,于是连夜写了一封长信直呈白崇禧,表示抗日救亡必将成为国家生活中的主题,在这种时候蒋介石不会也不可能一意孤行。建议白崇禧以民族利益为重,迅速赴京。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面抗战,而桂系才能借机打出广西,把自己的力量深入到蒋介石的统治区,从而提高桂系在全国民众中的声望。李宗仁、白崇禧才会成为广大人民拥护的英雄。
8月4日,白崇禧飞赴南京,临行前要求谢和赓一同前往。
自8月5日起,谢和赓开始在白崇禧办公室中处理日常的文件和函电,成为白崇禧的机要秘书。9月,在白崇禧的推荐下,蒋介石又委任谢和赓为大本营国防会议的唯一秘书,在秘书长张群的指导下,作国防会议的记录和会议需办的事务工作。此时的谢和赓是中共“特密”地下党员,代号“八一”,秘密接受党的任务,受周恩来、李克农直接领导。
进入10月,日本人步步向首都南京靠近。谢和赓总结抗战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写成了一份一万多字的建议书——《全民性全国军事总动员纲要》。此时已成为蒋介石头号智囊的国民政府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对此文大加赞赏,采纳了其中的一些意见,将其归纳为“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一时成为抗日名言。后来李宗仁知道了,也说:“和赓很行!”谢和赓被破格提升为上校。
1938年2月,韦永成和程思远极为郑重地向李宗仁和白崇禧提出了一个要求:“白副总长身边的参议刘仲容和机要秘书谢和赓应该加入国民党了,这是委座的意思……”
谢和赓立刻将此事报告给了周恩来。周恩来要求谢和赓照李宗仁、白崇禧的意思办理。不过谢和赓发现国民党入党手续不严密,有空子可钻。他办理完入党的手续之后,按理要寄送表格到中央党部存档的,但这些事一概由谢和赓负责,所以他将自己的扣下,只寄出了刘仲容的。当时时局紧张,所有人都想当然地以为谢和赓是国民党员了。谢和赓就这样瞒天过海,最终也没加入国民党。
国民党在武汉失陷之前,下发了军事部门高级人员填报文官登记合格证的通知。在李宗仁、白崇禧的“关怀下”,谢和赓成为这次登记中唯一获得八级的军官,同时也是最年轻的军官。周恩来获悉此事后称赞道:“和赓,你这一招走得很对,让他们(指李宗仁、白崇禧)深信你有升官发财的愿望哩!太妙了……”
1938年3月,国民党军队组织师长以上将领在武昌集训,白祟禧要到会发表演讲。他把讲话稿交给了谢和赓和另外两名秘书,限他们各自完稿,一周内呈阅。明显带有考察部下之意。
谢和赓不敢怠慢,二天三夜拿出了一份初稿。之后请李克农转交给周恩来。次日,谢和赓过江去取稿,到家打开一看,周先生已用红笔删去了千多字。
训话当天,白崇禧并没有照稿子念,但训话的内容与谢和赓所起草的完全一样。谁能想到,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对国民党军官的训话稿,竟然是由一个共产党员起草,又由另一个共产党员修改完成的。
1937年,谢镛(谢和赓与杜璇之子)两岁多时与母亲杜璇的合影。
谢和赓长期在白崇禧身边工作,成就突出,深受白的赏识。谢与白同为广西人,并且与白崇禧的岳父家是世交。白的夫人马佩璋将她唯一的表妹杜璇嫁给谢和赓。这样,谢和赓这位秘密的青年共产党员,便进入白家的亲戚圈子。这桩婚姻使谢博得了白崇禧的更深信任,却牺牲了谢和赓的感情。不料,谢杜两人结婚不到一年就分居了。
王 莹
谢和赓后来与著名女演员王莹认识并相爱,两人是自由恋爱,彼此只知道对方是进步青年,并未透露各自的共产党员身份。直到李克农的一次失误,王莹才知道她热恋的“国民党军官”竟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
王莹
1937年,王莹参加救亡剧团巡回演出时来到桂林。有一回,谢和赓奉白崇禧之命乘车出来给剧团送演出经费,李克农与王莹、金山正站在一起,大声招呼:“谢和赓!”谢和赓却不敢答应,因为谢和赓和李克农是单线联系,有第三人在场,是绝不允许交往的。犹豫片刻后,还是下车与李克农相见了。当时,王莹此前已经认识了谢和赓,并有了好感。李克农是安徽巢湖人,在芜湖求学和从事革命工作,也是1928年去的上海,是王莹的上级,经他这么亲热一喊,聪明的王莹恍然大悟,惊喜地叫了一声谢和赓“同志!”谢和赓看了她一眼,却不敢吭声,装着不认识,转身上车走了。过后,周恩来将李克农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桂林沦陷到了重庆以后,王莹与谢和赓的恋情日渐公开。郭沫若、田汉、范长江等大多数进步文化人都极力反对他俩的爱情关系,有人甚至责骂王莹“甘当军阀走狗的侍妾”;有人希望周恩来出面干预。周恩来早就知道王莹和谢和赓恋爱,也知道谢和赓原来的婚姻情况。周恩来请大家“要相信王莹,不要干涉她的私事”。国民党方面也有人向白崇禧告状,要他警惕共产党对谢和赓施美人计,但白崇禧对谢和赓从来没有指责过。
1936年秋,她主演夏衍创作的国防戏剧《赛金花》,成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话剧的奇迹,名噪上海滩,但却与蓝苹结怨。当时,上海女明星繁花似锦,张织云、胡蝶、阮玲玉、周璇、王人美,以及王莹,都胜过蓝苹。蓝苹只在话剧《娜拉》中出演过女主角,但她成名心切,一心想演《赛金花》女主角。夏衍出了一个和稀泥的主意,分A、B两组,由金山和王莹、赵丹和蓝苹担档。蓝苹怎可屈居他人之下,担任B角?就在蓝苹还在力争的时候,金山、王莹找了一帮人,成立了“四十年代剧社”,与上海金城大戏院签约,便公演话剧《赛金花》,王莹出演女主角,金山出演李鸿章。
1936年 王莹在话剧《赛金花》中
《赛金花》上演后,场场爆满,连续二十场的演出,轰动一时,此时,王莹21岁。当时的上海观众都爱看她出演的话剧和电影,以及她撰写的文章,后来成为王莹先生的谢和赓就是她忠实的“追星族”。王莹的成名,让蓝苹气急败坏,加之当时小报报道蓝苹争演《赛金花》落败的刺激,更让蓝苹觉得没面子,对王莹耿耿于怀几十年。
王莹与江青(蓝苹)
1939年秋,王莹和金山带团赴东南亚为抗日救国募捐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尤为感人: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香姐与父亲靠卖艺维持生活,又累又饿的香姐演不好,父亲就用鞭子抽她,观众以为香姐是老头买来卖艺的,便向他怒吼:“放下你的鞭子”!通过父女俩的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徐悲鸿看后深受感动,以接近真人的比例,将演员王莹的演出创作成油画《放下你的鞭子》,在画上题词:“中华女杰王莹”,并与王莹在画前合影留念。画中,王莹身穿白底蓝纹服饰,手持红绸,翩翩起舞,围观的男女老幼有的是衣衫褴褛的难民,有的是持枪的中国军人,表达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的生活面貌和爱国情怀。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文艺明星王莹。
王莹和徐悲鸿在油画《放下你的鞭子》前合影
在美国
1942年,谢和赓、王莹一起到美国留学,秘密替中共担任统战和情报工作。谢和赓先后进美国世界事务学院和费城州立大学研究院学习,任华侨报纸《纽约新报》代总编辑,负责翻译和撰写社论,宣传抗日救国。王莹进入贝满学院和耶鲁大学攻读文学,还在邓肯舞蹈学院学舞蹈。这一年,她被推选为中国代表参加了世界青年学生代表大会。
1943年,王莹应美国政府邀请,以纯正流利的英文在白宫表演了由美籍作家赛珍珠编剧的《元配》、上海作家陈鲤庭创作的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演唱了《到敌人后方去》、《义勇军进行曲》等民歌;身已瘫痪的罗斯福总统坐手摇车和家人,以及白宫高级官员,各国驻美使节及夫人观看了演出,赢来阵阵掌声,被称为“第一个在白宫演出的中国演员”。
王莹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撰写了许多散文、游记和影评,在文坛也享有盛誉;1946年开始,她用两年多时间,创作出自传体长篇小说《宝姑》,以细腻温情的笔触描述了故乡芜湖的风土人情,生动地讲述了自己和祖母、母亲三代女人各自不同的故事。她还将这部小说翻译成英文。
1943年,王莹组成中国剧团,在白宫演出,到美国各地的工厂、学校去演讲,用英文演唱中国抗战歌曲,大大激发了华侨的爱国热情。出国前,周恩来曾分别找谢和赓、王莹谈话:“你们的恋爱完全正当。到美国后,希望你们相依为命,互相学习、真诚相爱。但为了工作,小谢还不能解除旧的婚约,在旧关系解除之前,暂不能结婚,也不能同居。这是中央的规定。”他俩遵照党的指示,在美国以未婚夫妇、朋友关系共同工作战斗了八年。
新中国成立后,谢和赓收到姐姐从大陆寄来的与前妻离婚的判决书及登有前妻与他离婚通告的《桂林日报》,1950年2月,谢和赓、王莹在美国正式结婚。
王莹和丈夫谢和赓
1954年,王莹、谢和赓夫妇的共产党身份暴露,被美国移民局投进监狱。美国当局威逼他们加入美国籍。王莹、谢和赓严正地说:“我们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绝不加入美国籍!”周恩来得知后,马上指示外交部进行交涉,用朝鲜战争中的美国战俘换回了王莹和谢和赓。
谢和赓蒙冤与王莹之死
1955年元旦之夜,王莹、谢和赓回到北京,受到董必武副主席的亲切接见,周恩来总理说:“你们夫妇俩光荣地完成了党交给你们的使命,对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谢和赓随后被安排到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编辑室任高级编辑兼欧美组组长,后来调外交部工作。王莹则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编剧。
1957年,谢和赓在整风运动中贴了一张大字报,建议保护古迹牌楼、开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宅院,包括中南海,改成文化馆、少年之家、老年之家,因此被打为右派,流放黑龙江850农场云山畜牧场劳动改造,经受了近两年的非人的折磨。在周恩来等人的干预下回到北京与王莹团聚。自此,他们俩迁到北京西郊的香山狼见沟居住,过安静的平民生活。
这一时期,王莹专注小说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两种美国人》的写作。
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蓝苹曾与王莹争演话剧《赛金花》主角。王对她的底细也有所了解。蓝苹变成江青,而且成了“旗手”,尽管戴上了种种炫目光圈,但仍无法改变其骄横,傲慢,虚伪,阴险的恶习。“旗手”有权有势,可以利用手中大权伪装自己、报复“私敌”。
“旗手”不光彩的过去,成为江青一块心病。她首先想到的是了解她底细的郑君里、赵丹!其次就是王莹。查!王莹自1958年底起隐居在北京香山狼见沟——丈夫谢和赓在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送往北大荒劳改,她躲进人迹罕至的狼见沟农舍,避开京城那繁华天地。谢和赓在北大荒劳改归来,夫妇俩仍住在狼见沟,与世隔绝。
1967年2月,一批戴红袖章的不速之客突然闯进狼见沟,自称“奉中央文革之命”!那批不速之客是来自好几所大学的红卫兵。王莹、谢和赓遭到大抄家。手稿、日记、在美国多年所搜集到的报刊资料……全部被抄走。王莹和谢和赓不断受到红卫兵审问。经过几个月折磨,他们已精疲力竭。7月1日,双双被投入监狱。给谢和赓加上罪名是“右派分子”!王莹呢?“旗手”给她加上了“美国特务”、“叛徒”、“反革命”一连串大帽子。在江青密令下,打手惨无人道地折磨王莹,连续对她审讯、毒打。1970年,王莹被他们折磨得下肢瘫痪,浑身抽搐,1974年3月3日,王莹含冤逝世!死去当天遗体火化。死亡书上只有一个囚徒号码6742!
王莹在恶劣的监狱环境里,熬过七年零八个月,年仅59岁。
谢和庚当他拿着那张死亡通知单时,一下就昏了过去。再醒来时,谢和庚已失去了精神上的支撑,无法思维,目光呆滞。王莹与谢和庚的钻石之情就这样被毁掉了。
1975年5月,重病在身的周恩来得知情况,立即下令放人。被关8年,谢和赓两耳失聪,不能言语,丧失思维能力。
王莹、谢和庚夫妇合葬墓
出狱后,经过治疗,谢和赓奇迹般地神志清醒了,恢复健康后,到外交部工作,直至离休,2006年去世,终年94岁。出狱后的三十年,他努力工作,勤奋写作,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永远在初恋》,《王莹、谢和赓诗文选集》、电视剧本《王莹、谢和赓》等。
1979年7月6日,文化部正式为王莹平反昭雪;随之,王莹著的自传性长篇小说《宝姑》和《两种美国人》也相继出版。(2014.7.24)
俯首甘为孺子牛
革命作家谢和庚是位出色的秘密战线工作者。
1948年6月下旬,冯玉祥将军从美国回国前,挥笔画了一幅写意国画《牛》,赠送给因需要仍留在美国的谢和赓。冯将军赞扬谢和赓像老黄牛一样。
说起秘密工作,人们就会想到007,想到惊险刺激,想到罗曼蒂克,想到美艳的邦德女郎,想到出格的性关系……
然而,冯玉祥将军为什么偏偏把谢和庚想成了老黄牛呢?
其实,即便詹姆斯这个角色塑造得多精彩,在谢和庚的真人真事面前也大为逊色的。
谢和庚的战斗生涯永远充溢着惊险传奇。周恩来就时时告诫他:“一刻也不能忘记,你是在‘小诸葛’身边工作,如果不事事注意,步步留心,那是很危险的。”而詹姆斯版的那种罗曼蒂克,对谢和庚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
试想,与一个并不相爱的女人结婚又不能解除婚约,能罗曼蒂克吗?当被自己阵营里的人看作敌人,且反对恋人和自己谈恋爱,能罗曼蒂克吗?与美丽的恋人长期在异国他乡相依为命,却又不能结婚也不许同居,谁还能罗曼蒂克呢?
而这就是谢和庚,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在与凶残狡猾的敌人斗智斗勇的同时,必须面对的现实。
难能可贵的是,为了党的事业,这一切他都主动承受了。
冯玉祥将军说:“我给谢先生画的《牛》,是根据鲁迅先生的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而画的,希望谢先生永远做一头为民众工作的‘牛’。”
“孺子牛”出自《左传·哀公六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鲁迅则用“孺子牛”借喻那些默默无闻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牛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牛辛勤耕耘,不图回报。而作为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要像老黄牛一样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是不容易的。冯玉祥将军最了解谢和庚。为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谢和庚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感情。他是一头真正高尚的“孺子牛”。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作出了可歌可泣的壮举,他们“俯首甘为孺子牛”,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着,奋斗着。他们就像是璀璨星河里的无数星座,永远闪耀着光辉。
谢和庚就是这千千万万星座中的一座。
我们民族的悠久历史,是荣耻交织的。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社会需要这样一种精神,群众更需要这样的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如此,在建设事业中也是如此。
